2020年1月15日 星期三

阔气又霸气的双峰扣肉:十多斤重的扣碗,恨不得把“二师兄”直接搬上桌

吃,是过年的重头戏。当美好的食材遇到用心的人,就成为了魂牵梦萦的年味。

如今,年快过完了,人们已装好行囊,收起眷恋,回到拼搏之地,但那份独“家”的味道,是否让你意犹未尽?

来看看他们满是回忆的美味故事吧。

文、图:今日女报/凤网记者 邓魏

扣肉在我老家娄底双峰算是大菜,无论婚丧嫁娶、设宴待客、逢年过节,扣肉都是席上常客。春节如此隆重,自然少不了扣肉的入席。

双峰人把装着扣肉的碗叫“扣碗”。扣肉的“扣”,是指当肉蒸或炖至熟透后,倒盖于碗盘中的过程。一个翻身,肉在碗下,虎皮居上,很是漂亮。

坦白讲,扣肉是一道牛逼的菜,油水多,颜值高,“虎皮”看上去富贵堂皇、霸气侧漏,有些像湘中人的脾性。扣肉也是一道装逼的菜,货真价实全是肉,不掺配菜。在从前的乡下,生活多艰,拿肉出来待客的都是真爱。

据说,从前每个扣碗都有十多斤重,恨不得把“二师兄”直接搬上席来。那巨碗之中真是满碗的肉,满碗的客气与阔气。

这么说吧,对于肉肉这货,我也算是见多识广。我见过吃过扣肉无数,老家的扣肉独树一帜,而父亲做的扣肉更是别有风味。

据说,扣肉是由东坡肉演变而来的,而父亲的扣肉绝技,则是40多年前从一位大厨那偷学而来的。

父亲的扣肉关键之处在于“虎皮”——取厚度8毫米左右的肉皮,热到筷子可轻松插上,然后放入汤中加热三五分钟,再放入油锅中炸,用锅铲搅动,直至肉皮呈金黄色后,放入清水中泡二十分钟,最后捞出置于碗中,添上盐、辣椒加热,“虎皮”就大功告成了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汤是秘方,由蜂蜜和可乐配制而成,可让虎皮更脆、更皱,更有弹性。这是挚爱生活的父亲与时俱进的改良。

不过,父亲说,即便手把手地教,一般人制作不出来那味道。因为肉皮的薄厚和软硬,油锅的火候和深浅,清水的冷热和多少……都蕴藏着经验与阅历。

我们见过的扣肉,一般都是一块一块地码放在盘子里,每块肉上有瘦有肥有虎皮。可父亲的扣肉,偏不把肉切得分离,而是把一块方方正正、完完整整的“虎皮”盖在碗上,下面是切成方正的瘦肉块,底下是一个大大的圆碗。于是,这扣碗之中就有方有圆了,如同每逢亲人四方归来,扣肉上桌,才是团圆嘛。

对于年轻时走南闯北的父亲来说,扣碗中的方圆之道,是岁月蹉跎中的生存哲学。扣肉里的人生滋味,更是岁月沉淀下的情怀记忆。

所以,父亲喜欢在夜里做扣肉。当天地静谧,万物沉睡,他轻装上阵,拿起锅铲,静静地立在火炉前,默默地盯着油锅里。我猜想,在那火与热之间,应该也是他翻腾着曾经难忘的岁月之时吧。

记忆中,父亲做的扣肉也有过失败。有一次,席间,他脸上挤出一丝笑说:“炸肉皮的时候想多了,炸黑了。”是啊,那次是一个叔叔患病去世了,父亲含悲掌厨。

对于父亲来说,一碗扣肉的滋味,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,和亲情,和爱,融合在了一起。

有幸的是,我儿子也喜欢扣肉,连那吃相也传承了呢。因此,我父亲也多了许多烹制扣肉的劲头——这应该是中国美食的魅力与生命力的源泉吧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